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3110
刍议中医方剂之美学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3期
     作者:方刚

    单位:方刚(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 323400)

    关键词:

    时珍国医国药000352

    纵观悠悠数千年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方剂宝库。笔者在学习运用方剂之际,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多采的美学韵律。

    1 方剂中的物象美

    天文时令,地理气象这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似涓涓细流,深深地渗透在源远流长的方剂长河中,赋予凝滞的中药以灵动的生命活力。

    譬如专治肾虚便秘的“济川煎”这个方名,即是形容该方补虚通便之功用,犹如资助河川以行舟车之意。还有用治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即是根据其功用有似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泰山磐石散这个专治堕胎、滑胎的方剂,即是取它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之功用,犹如泰山磐石般稳固之意。再看专治瘀血停滞引起诸痛的“失笑散”,因其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使病者每于不觉之中诸症悉除,不觉欣然失笑,故有其名。再如专治肺痨后期干咳咯血、消瘦乏力的“琼玉膏”,观全方药性平和,善起沉瘵,珍赛琼瑶,故以此命名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固然以方剂中的方药来直接命名,有直观明了之长处,但如古代医家用自然界中的万千物象来命名方剂,似乎更可得形象生动之妙趣,使人顿生“天人合一”的遥想。
, http://www.100md.com
    2 方剂中的简约美

    穿行在密密的方剂之林,不难发现许多只有寥寥数药的方剂,虽用药简洁,不甚显眼,但却每每能收到妙手回春的神效,大有四两拨千斤,简药愈沉疴的风采。

    且看宋代钱乙的专治肾阴虚证的名方“六味地黄丸”,该方重用“三补”,即以熟地滋阴填精,萸肉益肾涩精,山药补脾固精;同时伍以“三泻”,即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丹皮清泄相火,并制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六味合用,堪称精妙。再看泻火解毒的名方“黄连解毒汤”,方中君以黄连清中焦胃火,臣以黄芩解上焦肺火,佐以黄柏泻下焦肾火,使以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使火热从下而去。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躁、狂、吐、衄、斑、黄诸症悉愈。还有专治风邪头痛的“川芎茶调散”,方中川芎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细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区区四味药,竟融合了五经疏风药,足可见古代医家用药之独具匠心。更有专治郁证的名方“越鞠丸”,方中仅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居然能使气、血、痰、火、食、湿六郁随之而消。再如四逆散、四物汤、三子养亲汤、甘麦大枣汤、左金丸、二妙散等等,俯拾皆是,简约之美尽在方中,更可从中悟出古代医家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治方境界。
, http://www.100md.com
    3 方剂中的变化美

    浏览浩瀚的方剂之海,往往可以见到从主方变化而来的众多衍化方,这是古代医家既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又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原有成方灵活加减化裁,以应万变之病情。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是一位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高手,他创制了五逐瘀汤,即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虽各方多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但王清任各自配伍了行气开胸、通阳开窍、疏肝行气止痛、温里祛寒、通络宣痹止痛的药物,遂分别衍化为治疗身体各部疼痛的五逐瘀汤。

    当然还有其它古代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肾气丸等等,经后世历代医家发扬光大又衍化出众多成方,流传后世,造福后人。正是不断地创新变化使得中医方剂这株参天古树在华夏沃土上萌发出新枝。

    收稿日期:1999-09-07

    修订日期:1999-10-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