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国医学 > 针刺研究
编号:10642461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0日 《中国医药报》 2003.05.20
     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足三里”对胃功能和疾患有显著的调整和治疗作用,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对中枢的作用知之甚少。因此,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了针刺“足三里”穴对孤束核P物质的影响,探讨脑的低级中枢延髓孤束核在“足三里”穴调整胃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电针“足三里”穴组(n=10)、电针“足三里”穴旁开0.5厘米组(n=10)、空白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延脑组织SP免疫活性切片。结果:孤束核内P物质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以膨体型纤维为主,呈点状和串珠状,其敞开部有少量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其余亚核内较为稀疏;电针“足三里”穴内侧亚核、连合亚核阳性纤维的光密度明显升高,其余亚核无明显变化;电针“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厘米组与空白组相似,各亚核均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初步表明,“足三里”穴能抑制孤束核中对胃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脑肠肽P物质的释放,而其旁开对照点无此作用。结果提示,穴位作为体内脏腑疾病的反应点和体表针刺治疗的作用点,与非经非穴点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穴位与内脏之间确实存在特异性的联系,即经穴-脏腑相关,它所揭示的人体上下内外的特异性的联系规律正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足三里”穴对胃功能的调整作用可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可能与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很大关系。

    摘自《针刺研究》2003年第28卷第1期, http://www.100md.com(《针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