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647308
参加脾气虚证发生机理的大动物实验研究工作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
陈小野 陈小野(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 20 1
关键词: 期刊 zgzxyjhzz 0 11??12 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 fur -->

80年代是国内使用动物模型开展证候实质研究较多的时期。我所前身院中心实验室建室后,已在大黄脾虚证模型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1982年广州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学术会议上产生一定影响。其后谢仰洲,杨云等老师在大鼠脾虚证模型上也有新的发展。就在广州虚证会议上,谢少文、周金黄等前辈提出使用大动物,借助中兽医辨证经验开展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设想,所领导研究决定,进行马属动物脾气虚证模型的实验研究。课题属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脾虚证候发生机理的研究”。
1984年和1985年,我所与北京农业大学中兽医系合作,先在河北省某县畜牧兽医站用按中兽医理论诊断为脾虚证的马取血检验,然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用马和驴进行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造模预实验,在动物种类选择、造模思路和方法、辨证标准上取得宝贵经验。1986年和1987年,我所在和平里中医研究院科技服务部实验动物室和朝阳区将台乡奶牛场以驴为实验动物继续这一工作。在室主任王淑兰老师的领导下,我和同事曾萍、于友华、王左原一起负责三批实验的造模工作。
由于在医学动物实验中马、驴等大家畜使用极少,这一工作对我们来说是进入了一个没有资料借鉴的新领域,主要是在中医学与中兽医学关系方面,新实验动物的基础资料和实验技术方面。我们首先查阅了《元亨疗马集》、《新刻马书》、《中兽医学》等中兽医的大量资料,对比分析其与中医学的源流关系和理论、经验上的异同之处,论证了中医和中兽医的同源关系,为实验建立了理论基础。
选择驴的品种是实验的第一步。我们到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和农业出版社等处,从众多畜牧资料中了解国内驴的品种资料,在德州驴、佳米驴、太行山驴、关东驴、新疆驴、内蒙古驴等品种中,选定了体型较小,耐粗放,生活习性可达到,气候环境与北京较接近的内蒙古驴作为正式实验的对象。
驴的购买要到河北省廊坊市的家畜大集上,驴购进后,请北京市畜牧兽医所的老师进行检疫和年龄鉴定,并进行预养。我们学习了家畜的饲养管理方法,计算了谷草、高粱、麸子、盐等饲料的搭配比例,自制工具为动物挠刷身体,制订了清厩、垫厩、灭蝇、遛驴、饮水等管理制度,对动物体表和体内的寄生虫进行鉴别和治疗。定期为动物体检,包括体重、体温、心率、呼吸、肺、心音,大、小肠音,食量,营养状况,换毛情况等,观察环境如阳光照射的细小差异对动物的影响。
预养期结束后,开始了造模工作。每批实验造模和复健各6周。首先,家畜的灌药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新的技术,软管要从动物鼻腔插入并经咽进入食道,而不能误插入气管。经过多种保护技术和插管技术学习后,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能熟练操作,不因灌药而致动物死亡。模型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是结合中兽医标准制订的,即将粪便、肚肷、毛色、四肢力、尾力、挽力、口色、脉象等8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以总分诊断。并结合体重、体温等情况分析。模型动物的口色和脉象是大动物证候实验的优点之一。挽力测定使用我所医学仪器室朱光煦等老师研制的挽力计,可做到定量。
这一研究为多学科协作课题,在实验前、造模结束和复健结束时,我们须采血供我所多个实验室做多指标研究,为此我们学习了准确的颈血管采血技术。还编集了一套较全面的驴生理生化常数资料,供实验室老师参考。
经过前后5年的努力,这项有我所8个科室,52位人员参加的脾气虚证发生机理的大动物实验研究课题于1988年12月30日通过鉴定,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1988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以这一工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脾气虚证发生机理的研究”课题,获1993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参加这一工作,使我对用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理论研究的过程有了具体的认识,促使我思考其中的理论问题并加入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研究的行列。同时还使我有机会认识中兽医学这一中医学的兄弟学科,并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学问题。

作者简历 陈小野,1962年1月生,籍贯广东省揭西县。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任研究员,辨证研究室负责人。
从事中医理论与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主持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课题“大鼠脾虚型胃病模型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证病结合模型研究”,卫生部课题基金项目“脾虚证与癌基因异常表达研究”。主持成果获中国中医研究院成果三等奖二次。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筹)委员。

收稿: 1999-10-09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