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855721
肛瘘挂线疗法的焦点问题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
肛瘘挂线,1是否需要挂线,3选择实挂还是虚挂,4紧线紧多少与何时紧线,5多处挂线怎么办,6虚挂线何时拆除,【参考文献】
     挂线疗法是目前肛肠科临床使用最多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在肛瘘和肛周脓肿、肛管直肠狭窄的治疗中被广为使用。本文拟就肛瘘挂线疗法的一些焦点问题,综合文献和临床作初步探讨。

    1 是否需要挂线

    任东林[1,2]认为,在临床上,绝大多数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例并不是均需要挂线处理,由于挂线疗法本身可能带来如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痛苦较大等问题,因此,挂线的选择应指征明确。由于现代解剖学肛瘘切除的广泛开展,除术中处理病变较彻底外,对肌肉的保护亦十分明确,对内口的寻找及处理亦更准确,再加上对肛管直肠环的功能及作用认识的深入,因此,在既往被认为非挂线不可的病例,均可以行直接切开处理,只有那些病变十分复杂,瘘道完全穿过肛管直肠环或其大部的病例,才考虑挂线。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挂线疗法更为稳妥,即便是肛管直肠环僵硬的肛瘘也是如此,此时挂线还可起到切开法所没有的刺激肉芽生长、引流、标志作用,减轻深部创腔换药时填塞油纱条的痛苦,不会影响创面愈合时间,反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对于女性前方的肛瘘,如位置较深,即使是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最好也采用挂线疗法。

    庞文斌、李瑞吉等[3]主张,对于小儿肛瘘,不管是低位还是高位,都以切开挂线为好。认为采用挂线疗法具有以下优点:(1)引流通畅,可防止伤口感染和粘连。挂线用的橡皮筋不但能将瘘管慢性切开,还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虽然伤口经常被粪便污染,也不至于发生感染。挂线的切口形成溃疡创面,不易粘连,橡皮筋脱落后,亦可不放纱条引流。(2)痛苦轻微,病人完全可以忍受。肛门的感觉神经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层,皮下组织和肌层的痛觉不太敏感。挂线时肛管皮肤做了减张切口,在切口上挂线,避开了疼痛敏感皮肤,所以疼痛轻微,多不需使用止痛剂。(3)伤口护理简单。由于引流通畅,伤口不易感染和粘连,每次大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肛门即可,除少数年龄稍大的患儿配合术后换药,多数患儿均由家长护理,均顺利治愈。(4)挂线的伤口较窄小,愈合后瘢痕小,不会发生肛门变形。

    2 挂多少

    任东林[1]主张,挂线组织应少,不宜大束挂线,这要求术中应尽可能敞开病灶,只对肌肉组织部分行挂线处理,从而使挂线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大束组织,可采用分组挂线或双挂线,分组挂线可解决大束组织挂线切割不完全,需要再次紧线的问题。对有两处需同时切开挂线者,可先一处紧线,另一处先挂浮线,待第一处紧线切开后,再紧浮线。

    笔者认为,挂线应挂到瘘管顶端,不留死腔,即便大束也无妨。这样可将瘘管全部挂开,避免引流不畅和顶端存在死腔;可避免直接切开直肠黏膜时的出血;上部黏膜勒开较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