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75770
“异病同治”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9期
异病同治;,针灸;,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痉挛,,异病同治;,针灸;,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痉挛,1浅表性胃炎,2神经性呕吐,3顽固性膈肌痉挛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痉挛三病虽表现各不相同,但其总病机不外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可按“异病同治”原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异病同治; 针灸; 浅表性胃炎; 神经性呕吐; 顽固性膈肌痉挛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病机相同,即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也就是说,异病可以同治主要是因为不同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时,便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自从事中医工作以来,跟随家父邵经明教授,始终牢记辨证论治的思想,处方用穴总离不开辨证论治,临床上从不拘泥于某一方只能治某种病,而是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现将运用“异病同治”原则,取中脘、内关、足三里为主治疗临床案例,简介如下:

     1 浅表性胃炎

    女,38岁。胃脘部间断隐痛近6年,加重1周,于1996-04-21初诊。患者近6年来上腹部无规律阵发性疼痛,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但症状渐渐加重,常因饮食失宜或劳累而诱发,冬季发作较频,且伴纳差便溏。半年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先后服用吗丁啉、胃复安、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等药,病情虽有所改善,但终不能治愈。本次发病因工作较忙,加之进食寒凉,胃脘部疼痛较甚,服用上药无效,故前来我院就诊。查:其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四肢欠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