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间疗法》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9748
改良式冲击法治疗泌尿系结石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 岩 高 磊

    单位:山东省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271233

    关键词:

    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亦称总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因其比手术取石疗法痛苦轻、创伤小,与单纯中药排石法比,又具有疗程短、起效快的优点而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

    我们在近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该法的疗效,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对原方案中的某些治疗环节做了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改良式的冲击疗法排石方案,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仅就与传统冲击疗法比较,对改良的环节总结如下。

    应用排石汤不应泥于清热利湿

    传统排石汤多以清热利湿为主,且有“淋症忌补”之说。清利方药具有轻缓利尿和促进输尿管蠕动的作用,有利于结石的下移和排出,但主要对发病时间短、结石较小、位置较低、形状规则、近期有绞痛者疗效较好,而对其它类型的结石,尤其是对伴有炎症、粘连、结石性梗阻等并发症者,疗效欠佳。故本病不可概用或纯用清利法,临床应据结石的大小、形状、部位、病程、病人体质及并发症的情况,而伍用行气、化瘀、软坚、补益之剂,以提高排石率。例如:对有气虚或肾虚等虚证表现者,应配以相应的补益药物以增强机体的功能,促进结石的排出;即使临床上无虚证表现者,由于在冲击疗法的促排石过程中,消耗大量的体力,也应适时配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物,以补气利水促进排石,并补充消耗的体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气药物能增强平滑肌紧张性,使尿道平滑肌扩张和蠕动增强,以促进结石排出。
, http://www.100md.com
    电针取穴不囿于规

    按常规的冲击疗法,电针取穴方案多以肾俞穴为阴极,膀胱俞为阳极。但采用这种取穴方案,患者在接收电针治疗时的体位不利于身体的放松及经络之气的激发,因而影响排石的效果。我们使患者取卧位,选用关元穴和患侧的水道穴为阴极,双侧三阴交穴为阳极。关元穴为元气之根,激发该穴的气机,可温补和启动人体之元气以助排石;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能调理阴经之气机,使郁遏之湿热得以清利;水道穴具有促进输尿管平滑肌蠕动的作用。采用该方案治疗时,取穴一定要准确,一定要达到最佳得气状态,再接通电源,采用断续波形,电流和频率均由最小开始,逐步调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据我们观察发现,患者得气状态较佳时,被电针刺激的穴位处的皮肤、肌肉都随电针做一定频度的震颤,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经络之气被激发的层次较深,另一方面,深层组织的震颤也有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因此,采用这种取穴方案可提高了疗效。

    配合电兴奋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我们在改良式冲击疗法中编入了在电针治疗后加用电兴奋的治疗程序。方法如下:患者取立位,首先将正电极置于关元穴不动,负电极置结石部位上方的5cm处,缓慢向下移动,采用直流电点送法4~5分钟,然后再兴奋肾俞穴、中极穴4~5分钟,最后再刺激双侧足三里穴2分钟,电流强度以引起强烈肌肉收缩为度,手法以力度均匀为宜。

    电兴奋疗法是传统的冲击疗法中所没有的环节,它具有解痉和兴奋的双向作用,且可镇痛、促进炎症的吸收。临床实践证明,在冲击疗法中加用这一程序,可防止结石粘连,促进积水的吸收和消退,有利于结石排出,从而提高了排石效果。

    跳跃运动不可忽视

    改良式冲击疗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电兴奋治疗完毕后,以足根震动为主的跳跃运动。在这个环节中,患者配合的程度如何,对结石的下排具有重要意义。如患者李某,男,38岁,1992年7月28日因右侧小腹阵发性绞痛伴腰部胀痛8小时而来诊,CT示右侧输尿管结石伴肾盂积水,因患者在进行冲击疗法中配合不佳,不愿做跳跃运动,致绞痛持续6天未缓解,转入外科准备手术,但患者惧怕手术,故又大运动量做跳跃运动,结果于手术前结石随小便排出(经CT证实),此例即充分说明了跳跃运动在冲击疗法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收稿日期 1998-11-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