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0946
外用辛热中药对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2期
     作者:刘为民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关键词:

    中草药/990223 研究中药的抗炎药理多沿用常规的大鼠足肿胀、小鼠耳廓水肿、大鼠皮内染料渗出等方法,观察药物对急性炎症模型的血管通透的影响。而我们在研究药性辛热芳香的中药膏贴剂时,在此类模型上外用出现了与预期效果相反的结果,兹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药物:止痛贴膏由肉桂、丁香、细辛、川乌、天南星、樟脑、冰片等药材研细粉,加凡士林调和成软膏状,分别为等剂量(药粉-凡士林=1∶1)和1/2剂量(药粉-凡士林=1∶2)。

    1.2 动物:Wistar大鼠,150~200 g,ICR小鼠(20±2) g,雌雄各半,均由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供给。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分别为凡士林组、等剂量组、1/2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sc 0.5 mg/kg);各组大鼠右后足涂抹相对应的药膏0.5 g,并用纱胶布固定1 h后去掉药膏,每鼠右后足跖sc1%角叉菜胶0.1 mL,测定致炎后1、2、3、4、5 h足跖圆周长,以致炎前、后足跖圆周长之差表示足肿胀程度,结果见表1。

    表1 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s,n=10) 组别

    致炎后不同时间(h)右足肿胀程度(mm)

    1

    2
, http://www.100md.com
    3

    4

    5

    凡士林组

    4.3±1.2

    6.3±1.9

    7.0±1.7

    7.9±1.1

    6.9±2.0

    等剂量组

    3.5±1.9

    7.8±2.6

    10.2±3.4
, http://www.100md.com
    8.8±1.5

    8.3±1.5

    1/2剂量组

    3.5±1.7

    6.0±2.7

    7.2±3.0

    8.7±2.5

    7.2±2.1

    地塞米松组

    3.5±1.7

    5.3±1.2

    5.0±2.1*
, 百拇医药
    5.2±1.8**

    5.3±2.7

    与凡士林组比较:*P<0.05 **P<0.01 P<0.05

    实验中发现用止痛贴膏的各个剂量组的大鼠足跖发红、肿胀均较凡士林组明显,更比地塞米松组明显,随着明间延长,止痛贴膏组与凡士林组比较P<0.05,即说明局部涂用此药膏促进了大鼠足趾的炎性肿胀。

    为进一步观察外用止痛膏类药物对此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我们取麝香追风膏(广东湛江卫生材料厂生产)用石油醚洗脱下胶膏配制成外涂药膏,再次进行了角叉菜诱发大鼠足肿实验。结果与上述情况相似,局部涂用了麝香追风膏提取物的鼠足致炎后红肿胀更剧烈。

    2.2 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雄性小鼠,体重(25±4) g,随机分为3组:凡士林组、止痛贴膏组、肤轻松阳性对照组。每鼠于左耳廓均匀涂巴豆油剂40 μL,右耳作对照,0.5 h后分别涂布凡士林、止痛贴膏、肤轻松各50 μL。4 h后脱椎处死,剪下小鼠耳廓,用直径8 mm的穿孔器将耳廓圆片取下,称重。结果(表2)表明:止痛膏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廓肿胀非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促进肿胀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表2 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s) 组别

    动物数

    两耳重量差(mg)

    凡士林组

    10

    11.53±5.69

    止痛贴膏组

    10

    13.59±7.94

    肤轻松组

    10
, http://www.100md.com
    5.30±2.18**

    与凡士林组比较:**P<0.01

    2.3 对组织胺所致大鼠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取雄性SD纯系大鼠3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为止痛贴膏组、凡士林组和扑尔敏组。各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sc 1 μg/mL的组胺各0.05 mL,立即阴茎背iv 1%的伊文氏蓝4 mL/kg,在注射组胺部位涂抹凡士林、止痛贴膏各100 μL,扑尔敏组ip 50 mg/kg。15 min后断头剥皮,剪下着色皮肤放入丙酮-生理盐水=7∶3的溶液内浸泡48 h后离心比色(λ=610 nm),结果止痛贴膏对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无抑制作用,反而还有促进作用的趋势(表3)。

    表3 对组胺所致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 http://www.100md.com
    给药途径

    吸收度(±s)

    凡士林组

    10

    外用

    0.209±0.059

    止痛贴膏组

    10

    外用

    0.238±0.048

    扑尔敏组

    10
, 百拇医药
    外用

    0.116±0.045*

    与凡士林组比较:**P<0.053 讨论

    我们在临床上用丁香、肉桂、细辛、樟脑、天南星等辛温药为主制成外贴膏剂,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肌肉关节炎性疼痛取得很好疗效,纵观古今各种治疗“痹证”筋骨痛的膏药也大多数用此类辛温走窜、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在按现代药理研究其机制时,用抑制血管通透性、减少肿胀的抗炎指标时却发生了相矛盾之处,何以解释呢?按中医理论,辛热之性的药多具有发散活血、温经通阳作用,而且部分药有“发赤”作用,即敷于皮肤会使局部发红,甚至发肿起泡。民间有用发泡疗法治疗寒性关节炎或阴疽(深部脓肿)之经验,此方法不能直接治疗“热痹”和红肿热痛在表皮的“阳疽疮疡”。而用角叉菜等致炎剂引发的大鼠足肿胀是典型的热证肿痛,故用此模型来验证辛热药为主的止痛贴膏的“抗炎”作用是不妥的。
, http://www.100md.com
    辛热之性的药物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痛等除了部分有效成分吸收入血发挥疗效外,主要的可能是对局部一定量的刺激,轻微的“发赤”,通过机体神经-体液途径而导致机体本身的抗炎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增加释放;或者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所以,在开发研究辛热药为主的外用剂时,不宜选用大鼠足跖肿胀、小鼠耳廓水肿、皮内染料渗出等炎症模型。

    作者简介:刘为民 197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攻专业,1982年获北京中医药专业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从事研究中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研制成功中药三类新药“复方南星止痛膏”发明“多层复合膜膏药贴”专利,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厂长。

    (1998-10-1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