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伤》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73644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及生物力学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伤》 1999年第6期
     作者:潘能富 方岳建 刘维嘉 张邕江 古波

    单位:北海市中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关键词:

    中国骨伤990637 我们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各种难治骨折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2~58岁。骨折部位:前臂双中1/3 1例,股骨上1/3 2例,中1/3 2例,下1/3 2例,胫腓骨上1/3 1例,中 1/3 3例,下1/3 3例。闭合性12例,开放性2例。粉碎性5例,其它类型9例。新鲜4例,陈旧10例(髓内针治疗失败1例,骨牵引和手法复位失败5例,民间治疗4例)。骨折畸形:重叠最多8cm,成角最大35°,旋转最大(小腿)25°。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1.器械选择:选用金属环的型号,其圆环或半环的直径必须超过肢体直径2~4cm,一般选用3~4个环。克氏针6~8枚,其中带橄榄体2~4枚。针φ1.5mm、1.8mm两种,分别择用于上肢和下肢。

    2.技术操作要点:(1)进针的选择,骨干一般用4组或3组针,较近关节用3组,即较短骨折段用1组,较长骨折段用2组,一般情况不超关节固定,骨干中1/3骨折用4组,各段2组,如4组针中,近、远两组分别选在距骨端最远的骨段,以不影响关节活动和不损伤骨骺为宜,中间两组分别放在骨折端直径近、远方约1∶1处;(2)每组针的交叉角以90°为最佳,但不易操作,一般以60°左右即可;(3)穿针时应结合解剖,尽量从肌间隙穿针,穿过对侧骨皮质后改用骨锤缓缓击入,避免损伤主要神经血管,肱骨进针应自内至外,进针时伸肘位,出针时屈肘位,股骨、胫骨进针应自外至内,股骨以伸膝位进针,屈膝位出针,胫骨以踝关节背伸位穿过,应先穿近段后穿远段;(4)分别把近、远骨段的各2个环4根针用附件紧固及三根伸缩棒连接成两部分,连接时注意调整针与皮肤的垂直角度,防止针致皮肤张力过大,环的中心应位于肢体的轴线上,然后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施行手法复位,同时,再用三根伸缩棒分别放于前侧和内、外侧与远、近两组环连接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三角形,在电视或X线片观察下,调整伸缩棒或带橄榄体克氏针,使骨折对位理想;(5)对陈旧畸形愈合不能行手法折骨的,先在骨折处切开皮肤1~1.5cm,用骨凿插入至骨端凿断部分骨痂,在骨折近、远段分别安装两组针环连接固紧的前提下,术者与助手分别抓住两端金属环,进行左右相反方向旋动,使骨痂断裂,若骨折端重叠、成角较少,可作一次性撑开复位,若重叠较多、成角较大,可进行缓慢调整复位,以每天撑开1~3mm的速度延长,待肢体长度恢复、成角矫正后,再调整带橄榄体针的作用,施行多次逐渐纠正侧方移位。
, 百拇医药
    3.术后处理:(1)术后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一周左右,第二天开始作肌群收缩和邻近关节功能活动,疼痛减轻后可扶拐触地练功,逐渐增加负重至弃拐行走;(2)注意检查克氏针的张力,如有松动应及时给予固定,确保骨折端有弹性变形固定力;(3)定期拍X线片观察,不理想的再予矫正和加压,骨折达临床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再用小夹板固定2~3周[1];(4)针孔及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用无菌敷料覆盖,一周左右更换敷料一次,并用75%酒精消毒针周皮肤,同时注意针对皮肤的张力,有压迫者应及时调整松解,若不能调整,可在张力受压侧相应切开,并在对侧缝合,否则,压迫皮肤割裂、坏死,局部液化易致感染,有感染现象适当应用抗生素和加强换药处理。

    治疗结果

    本组14例216个针孔,其中有3个针孔曾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少许渗脓,经换药及抗感染处理后治愈,2个皮肤少许割裂,8个早期有少许淡黄色液渗出,无需特殊处理自愈;带固定器时间最短6周,最长15周(重叠最多的病例),平均8.9周;带固定器期间,远端关节多数存在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拆除固定器后关节功能很快恢复;本组均获8~24个月随访,14例全部治愈,邻近关节无僵硬和肌萎缩现象。
, 百拇医药
    讨论

    1.金属环分半环和圆环,环上有均匀等距的孔或槽,通过孔或槽的作用,固定克氏针、伸缩棒或其它装置,连接固定后的环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与肢体纵轴相平衡,适合于治疗各类骨折的力学需要。

    2.针分为不带橄榄体和带橄榄体两种,细小的针在钻穿过程中,对组织和哈弗氏血管等损伤都较小;交叉穿针能提高骨折的稳定性,防治骨折的旋转。多针固定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但必须熟悉解剖,避免穿入主要肌肉及肌腱内,导致肌肉断裂及肌纤维化[2],限制肌肉和关节活动,甚至活动时产生牵拉性疼痛,影响功能锻炼。

    3.伸缩棒有支撑连接金属环形成框架的主要作用,同时,根据骨折的类型,通过三根伸缩棒分别与骨干纵轴平衡在三角位置上,当不同需要的撑开或缩短时,使肢体延长、压缩、纠正成角等。在治疗骨折期间,骨折端存在毁损后的骨端坏死吸收过程,骨间隙增宽,需要大量的成骨细胞堆积、充填等过程,但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折,通过X线片提示,可随意调整伸缩棒进行压缩,使骨折端始终保持靠拢严紧[3]、稳定嵌合[4],同时,也为新骨快速跨越断骨面连接骨折提供最短的空间距离,从而大大减少再生新骨修复骨折的数量和塑形范围,缩短疗程。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宋跃.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中国骨伤,1998,11(1):38

    [2]王刚,袁英,王恩财,等.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国骨伤,1997,10(1):27

    [3]潘能富.自动加压器治疗长骨干骨折的探讨.中国骨伤,1997,10(6):39

    [4]李可心,孟和.弹性外固定和负重治疗胫骨骨不连临床观察.中国骨伤,1994,7(6):26

    (收稿:1998-06-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