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815
王士雄《温热经纬》的学术理论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温病学 中医学术发掘

    王士雄,字孟英,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同治五年(1866)。王士雄一生著作颇丰,但以《温热经纬》一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此书在温病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温热经纬》中,王士雄的学术观点并不仅仅只是从他的按语中给出。实际上,王氏在做温病理论集成时,都是非常用心选择的。仔细分析他所选择的各部分内容,结合王氏按语,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王氏的学术主张。其关于温热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多取自于《内经》、《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多取自于叶天士,风温病临床表现与治疗多取自陈平伯,疫病的表现与治则多取自于余霖等。吴鞠通的理论仅取其对经文的解释,而吴有性的理论则不被王士雄接受。

    对于伤寒与温热的区别,王士雄认为二者是不同的,这在他的自序中表述得很清楚,因为有些医家“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故王士雄编纂《温热经纬》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伤寒与温热,疫与风温做出区别。

    1 重视温病的温热特性

    在《温热经纬》中,王士雄对以前著作中与温热病相关条文的收入,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说明十分重视温热病的温热特性。王士雄对《内经》原文的取舍,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在收入《内经》绝大多数与温热相关的条文的同时,舍弃了《素问•热论篇》中传播极为广泛的条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谓也”以及“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说明王士雄对“伤寒则为病热”这一结论并不认可。

    王士雄认为,伤寒与温病是不同的两种病,他说:“不但寒伤形、暑伤气,截然分明,而寒为阴邪,虽有红炉暖阁、羔酒狐裘,而患火病者,不可谓寒是阳邪,寒必兼火也。暑为阳邪,虽有袭凉饮冷,夹杂阴寒之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