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4001
战国至清代河北医学的发展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摘要】河北医学科学技术源远流长。在祖国医学体系的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河北的文化和医家起着较大的作用。两千多年来,河北对中医学的建设与开拓、继承和发扬,无论古今成效卓著。

    【关键词】河北医学;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R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26-1

    河北医学科学技术源远流长,从河北(也是我国)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战国时期医家——秦越人(号扁鹊)算起,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祖国医学体系的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河北的文化和医家起着较大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到战国时期,河北医家活动影响甚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扁鹊。他反对巫术治病,创立了望、闻、问、切诊法,擅长内、外、妇、儿、针灸等科,编著《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多部著作,对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了当时河北乃至全国的最高水平。

    秦汉时期,河北保定一带出现隔水蒸药、调和药粉、打坨制药工具。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今河北省平山县一带,已开始利用温泉治疗皮肤病和风湿性关节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