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826
探索经络——SP感觉神经与内热(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3期
     (1.内蒙古海拉尔铁路防疫站,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0;2.陕西西安铁路防疫站,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SP感觉神经可通过组胺、SP扩张微血管,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可介导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增加局部组织代谢水平,同多种舒血管因子存在协同作用,是导致内热的核心因素。SP感觉神经增长的阳胜是阴阳失调的核心,代表病证是肝郁气结。

    关键词:探索经络;SP感觉神经增长;微循环;神经生长因子;肝郁气结;内热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015-03

    内热是临床常见病证,成因复杂。本文讨论的内热为局部能量代谢旺盛的气虚之证,如食积化热、气郁化热、血瘀化热、湿积化热、痰热等等。阴虚内热多气有余,不过当组织有病理改变时产气也会减少。感染性疾病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1 器官组织功能失调与内热

    内热是病理性代谢活动的反映,与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改变有关。微循环功能单位是能量消耗的场所,健康的组织微血管自律活动良好,即使存在组织或器官功能活动失调或其他致内热因素如局部代谢旺盛、水湿积聚、血液瘀滞等,也不易产生内热。内热发生在受损伤后有病理改变的组织,其发生需满足两个条件:局部血液灌注和存在生物活性物质。局部组织代谢产物是生理状态下促使微循环开放的主要物质,但代谢产物不足以导致内热。组胺、缓激肽、SP、CGRP等都是强力舒张血管物质,其中微血管周围的SP感觉传入神经及其释放的SP对微循环及其自律运动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几种主要的扩血管物质H+、组胺、腺苷、缓激肽等都可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并释放介质,介导微血管扩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只要非健康组织有代谢活动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增加递质释放,就可能产生内热并伴组织的修复及再损伤。因此健康的组织耗能少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