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1781486
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何国勇 张翠萍 童胜强等
多糖含量,响应面法,乙醇浓度,醇沉工艺,浓缩液,水提,密度,影响因素
第1页

    参见附件(2024KB,4页)。

    何国勇 张翠萍 童胜强 颜继忠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摘要】目的: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模型。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丹参多糖的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5个相关因素为: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醇沉液乙醇终浓度、醇沉加醇速度和醇沉温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在现行水平范围内对影响醇沉单元操作的关键影响因素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和醇沉速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以获得丹参多糖的试验模型。结论:该模型模拟了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规律,为生产过程中丹参多糖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关键词】 丹参 多糖含量 响应面法 乙醇浓度 醇沉工艺 浓缩液 水提 密度 模型 影响因素

    【分类号】R28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1],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疾病。丹参多糖用于氨基核苷诱导的实验性肾病模型和四氯化碳引发的肝损伤模型,经口服和肌注,发现
------
     摘要:目的:建立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模型。方法: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丹参多糖的因素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5个相关因素为: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醇沉液乙醇终浓度、醇沉加醇速度和醇沉温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在现行水平范围内对影响醇沉单元操作的关键影响因素水提浓缩液密度、乙醇浓度和醇沉速度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以获得丹参多糖的试验模型。结论:该模型模拟了丹参醇沉过程中多糖变化规律,为生产过程中丹参多糖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