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804219
浅谈疣状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6期
     摘 要: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它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祖国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对国内中医学者分析疣状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自己对疣状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关键词:疣状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25-02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慢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痘疹样(或天花疹样)胃炎(Variohform gastritis),或章鱼吸盘样胃炎(Octopus sucker gastritis)等。国内文献一般称之为疣状胃炎,是一类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但在内镜、组织形态学上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属隆起糜烂型胃炎。在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疣状胃炎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之一。据国内文献报道,疣状胃炎的胃镜检出率为1.0%~2.4%,其发病率从2.07%~16.40%不等,合计为5. 36%[1]。现代医学对疣状胃炎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2-6]。目前研究认为高胃酸、自身免疫、胆汁反流、过敏因素和HP感染等因素与疣状胃炎的发病有较大的关系。

    1 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并无疣状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于“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篇》[7]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心痛,胃脘痛”;《素问•至真要大论》[8]曰:“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素问•六元纪大论篇》[9]所云:“太阴所至,为积饮否膈”;《伤寒论》[10]云:“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11]说:“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不通,故为之否”;《证治汇补》[12]曰:“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于心下,位于中央,填满痞塞,皆湿土之为病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13]曰:“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机,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明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