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736312
浅谈护士职业中的压力与应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1-0060-02

    关键词 护士 压力 应对策略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现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护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时间的高压生活诱发身心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工作疲劳、焦虑,并已经形成一种职业危害。因此,作为医院的领导,尤其是护理领导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的执业压力,分析压力的来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

    1 压力的来源

    1.1 工作性质的压力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生死离别、血肉模糊等突发事件。临床患者病情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因此,不仅要求护士在工作中随时观察病情,迅速做出反应,还要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各种需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就酿成大错。因此就出现了护士一听到急救车警笛就心慌,一听到呼叫器声音就紧张。

    1.2 工作强度的压力 我国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严重缺编。普遍重技术轻服务、重医轻护的思想使得各家医院都在严控护士的数量,尤其是一些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基层医疗机构。因此造成了现有的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除了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病案书写工作、宣教工作,还承担着记帐、安全管理和物质管理等工作,护士因此而疲惫不堪。

    1.3 工作环境的压力 儿科病房、急诊输液室的嘈杂,手术室的密闭,ICU病房的拥挤和压抑以及各种抢救仪器的蜂鸣音、警报音,病人的呻吟声,治疗过程中高强度的灯光,空气的不新鲜。这些听觉、视觉、嗅觉上的刺激也给护士带来了压力。还有科室轮转过程中新环境的不熟悉也带来了环境的压力。

    1.4 夜班的压力 在卫生工作人员中医生、医技人员晚上都是可以休息的,只有护士不能睡觉,还要系数十人的安全于一身。三班倒严重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节律,上夜班还会带来胃肠功能紊乱、失眠、睡眠质量差等诸多问题。现实中护士会想尽一切办法脱离夜班、脱离临床。

    1.5 知识技能的压力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家属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全面。病人和家属随时都会提出一些治疗、保健、护理、药物等方面的问题。护士现有的知识面能否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这就带来了新的压力。在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中,护士除了全面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还要掌握各病种的护理常规、操作常规、健康教育内容、药物的应用、病案的管理、计算机程序的应用、各种规章制度及预案。因此知识技能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1.6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压力 护理人员在医院职称晋升的机会少,医学知识技能更新快,因此要求护士在多方面参加继续教育。然而现实中护士进修学习的机会少而又少。

    1.7 社会因素的压力 担心病人及家属的暴力伤害。儿科护士在静脉穿刺时最怕一针不见血。因为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不自觉的叹息声、斥责、甚至暴力相向导致了不自觉的手抖、心慌。另外对医疗质量的不满、对收费的不满都会首先转嫁到护士头上发泄。护士在遇到曲解、误解时还要保持冷静和微笑从而压抑了自我感受,做出精神妥协。护士的劳动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没有技术含量也是社会性的压力源。

    1.8 人际关系的压力 工作的性质决定护士必须应对病人、病人家属、领导、医生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护患关系,直接涉及双方权益、健康、经济以及人格、道德法律等问题。病人及家属不配合,管理者的不支持,医生的不尊重,护士在情感的伤害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1.9 家庭方面的压力 一个护士在生活中往往承担着各种角色,既要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又要做一名好护士。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现实中常常难以两全。经常因身心的疲惫、倒班而顾不上照顾家人。因此引发的家庭关系紧张、孩子的教育欠缺而降低了护士的幸福感。

    以上种种强烈而持久的压力,都使护士易产生疲劳感,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身体亚健康状态。敌视医院的管理工作。缺勤、离岗、离职率高,从而影响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的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排遣压力,得从医院管理者和护士自身两方面着手。

    2 应对策略

    2.1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尽量争取达到1:0.4的床护比例。只有人员数量上得到保证才能减轻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减少三班倒的频率,也是保障现代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

    2.2 明确分工 宣教班、办公班、治疗班明确分工到人,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乱的状况。配备一定数量的护工帮助护士从事一些非技术性劳动。

    2.3 优化工作环境 对于一些超高压、超高危科室安排护士二年或者五年进行科室轮换,把其从高压中缓解出来,提供优良的仪器、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办公环境。领导阶层适当安排质量检查的频率。

    2.4 开展减压教育 医院成立专门的减压机构,接受护士的倾诉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每半年安排专家进行减压教育,教会她们如何应对工作、家庭带来的精神负担。

    2.5 为护理人员提供娱乐、疗养的机会 医院定期开展茶话会、八十分比赛、外出旅游等活动。鼓励休工休假,让护理人员有机会放下工作放松自己。

    2.6 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让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应对高速发展的医疗水平。

    2.7 加强后勤保障 医院切实为护士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护士从家庭困难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同时也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2.8 呼吁社会关注护士群体 加强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树立典型人物事迹,树立天使形象,使社会对护理人员认可、崇尚。

    2.9 护士自身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自我增强体育锻炼、读书、听音乐、看喜剧片的机会,尽可能减轻自己的压力。, 百拇医药(沈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