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736228
心先安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27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7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2-0029-02

    摘要:目的 探讨心先安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7例病人通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治疗7d—14d,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估。结果对比治疗前后病人自身的临床指标变化,1周总有效率85.2%,2周总有效率92.6%,心功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 心先安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关键词 心先安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疗效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比均较高,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故临床治疗上一直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标准,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如此。笔者单位2003年1月~2005年5月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不使用洋地黄及其他强心剂)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治疗中、重度CHF病人2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7例病人均为2003年1月~2005年5月住院治疗病人,根据病史、体检并经X线检查、心脏彩超等确诊。由于具对洋地黄制剂产生耐受,或因毒副反应未使用洋地黄,而被选择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6例,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肺心病4例,风心病1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9岁-82岁;按NYHA(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Ⅲ级17例,心功能Ⅳ级10例。

    1.2 方法 入院后病人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0mg~180mg于250mL~500mL5%葡萄糖静脉输注,每次静脉输注时间在90min以上,每日1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静脉输注7d—14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行生化系列,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后1周、2周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悸、气促等症状消失,水肿消退,胸腹腔积液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尤明显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改善不足l级。

    2 结果

    27例病人治疗后l周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2%;2周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其中1例死亡,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CHF的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既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又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等危险因素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心脏重塑所致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是CHF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心脏重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当一致的观点认为,治疗CHF应从以往传统的强心、利尿,血管扩张、限制钠盐的四联疗法为CHF的基础治疗策略转变为阻止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延缓心室重塑的进展,保护受损心肌细胞的治疗策略[1]。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成为目前治疗CHF的主要药物,备受推崇。

    上述药物的广泛使用,尽管有其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现实存在基础,但他们的使用似乎更着重于远期疗效,具体体现在长期生存率的上升和病死率的下降上,而传统的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疗法则更多倾向于短期疗效的实现,当次住院痊愈好转率的提高上,特别在急性加重期的抢救时更显得重要,为日后真正意义上预后改善赢得关键时间窗。因此,任何过度强调一方重要,排斥甚至弱化另一方,否定传统的做法均是不可取的,两者必须统筹兼顾,标本并举,才能达到合理配伍的目的。实际上,在临床实践中人们也正是这么做的。

    CHF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改变,心肌收缩力减弱,中心泵功能减退,导致心排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外周循环阻力增高,终末器官功能异常。传统用药原则,正可以短期改善血流动力学。心先安注射液即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环磷腺苷。本品为非洋地黄强心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有扩张血管,降低冠脉阻力和改善冠脉循环,抗血小板活性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细胞,对中、重度CHF病人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明显作用。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既能有效组织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防止心肌损害,延缓心室重构的进展,又能短期内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防止突发意外;既可短期内改善心功能,纠正心功能不全,又有利于长期降低CHF的病死率、再次住院率,改善CHF病人的预后,治疗时还可避开洋地黄制剂使用需要及时监测血药浓度的不便,防止毒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那开宪,余平,田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4):48., http://www.100md.com(丁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