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学刊》》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32049
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中国医药学刊》 2008年第6期
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27例(13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成氨溴索组和糜蛋白酶组,氨溴索组62例,予氨溴索2ml(15mg)作鼓室内注射并口服阿奇霉素;糜蛋白酶组65例予糜蛋白酶5mg作鼓室内注射并口服阿莫西林。1wk后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wk后氨溴索组有效率90%,糜蛋白酶组6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佳,安全性好。

    关键词 氨溴索 阿奇霉素 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均可致病。咽鼓管的开放受管壁弹性回缩及管内液体表面张力影响,表面张力和咽鼓管内存在的表面活性物质有关,咽鼓管内表面化学物质与肺泡中的相似。氨溴索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具有比较好的溶解黏液、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作用[1-2]。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几年研究发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具有抗菌作用外 ,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3],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阿莫西林更好的作用[4-5]。我们用氨溴索作鼓室内注射并口服阿奇霉素,同时用氯化钠注射液加糜蛋白酶作鼓室内注射并口服阿莫西林作对比,现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耳鼻喉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共127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58例,双耳患者9例,单耳患者118例,年龄12~65岁(12岁以下因不配合治疗、观察,不作为观察对象)。病程3d~8wk。临床表现:耳内闭塞感、听力下降。局部检查:鼓膜完整、内陷,伴有鼓室积液征。声导抗检查:鼓室图均为“B”型。纯音听阈测定:0.5kHz、1kHz、2kHz三组频率气导平均听阈范围40~65dB。所选对象排除全身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127例(136耳)按就诊日期,分为2组。氨溴索组62例(67耳),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39±17)a,病程(14±3)wk,气导平均听阈(44±5)dB;糜蛋白酶组65例(69耳),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41±15)a,病程(16±5)wk,气导平均听阈(42±7)dB。2组性别、年龄、病程、气导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先以1%丁卡因鼓膜表面麻醉,再用酒精消毒耳道,用2ml注射器接5号细长针头于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方抽净积液,氨溴索组予氨溴索注射液2ml(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商品名:沐舒坦,规格:15mg:2ml)作相对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注射(第1针孔如为前下方,则第2针孔为后下方,反之亦然),阿奇霉素10mg/kg口服,开始三天每日1次,以后每3天一次。糜蛋白酶组予2ml氯化钠注射液加糜蛋白酶(北京双鹤药业生产,规格:4000U/支)4000U作同样的鼓室内注射,阿莫西林25mg/kg,每日3次。全部病例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并于1wk后复查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 显效:自觉耳闷塞感消失,听力提高;局部检查鼓室积液征消失;纯音听阈测定0.5kHz,1kHz,2kHz三组频率气导听力均提高20dB以上,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有效:自觉耳闷塞感减轻,听力稍有提高;局部检查鼓膜活动度稍差;纯音听阈测定0.5kHz,1kHz,2kHz三组频率气导听力均提高10~20dB,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或C型。无效:自觉耳闷塞感无改善,听力无好转;纯音听阈测定0.5kHz,1kHz,2kHz三组频率气导听力提高均小于10dB,鼓室图为B型或C型。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χ 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1wk后复诊,了解自觉症状,检查听力提高程度和鼓膜情况,氨溴索阿奇霉素组有效率为90%,糜蛋白酶阿莫西林组有效率为66%,氨溴索阿奇霉素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糜蛋白酶阿莫西林组(P<0.01,见表1),两组的纯音听阈检测氨溴索安全模式组明显好于糜蛋白酶阿莫西林组(P<0.01,见表2)。

    2.2 不良反应 糜蛋白酶组1例出现皮疹、喉部水肿、发音困难,考虑药物过敏,经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及地塞米松后缓解,氨溴索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阿奇霉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此前常用的阿莫西林,原因是14元环、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抗生素活性外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此外,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渗液中发现了衣原体[6],并有观点认为:衣原体感染可导致鼓室和咽鼓管内肉芽肿形成,是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治疗衣原体感染效果最好的药物就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糜蛋白酶鼓室内注射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糜蛋白酶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能分解变性蛋白质,有利于鼓室内液体分解、变稀、易于排出。与糜蛋白酶相比,氨溴索有减少炎性介质合成、释放,促进表面化学物质的合成和抗生素协同作用,因而,从作用机制上分析,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优于糜蛋白酶与阿莫西林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海东,刘国祥.沐舒坦药理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34-35.

    [2] 董亮,肖伟,薛玉文,等.注射用氨溴索黏痰溶解与祛痰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637-640.

    [3] Wales D,Woodhead M;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acrolids [M].Thorax; 1999,54(suppl2):S58-62.

    [4] 付涛,祝威,汪欣.长期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8) :454-455.

    [5] 单剂量阿奇霉素挑战阿莫西林用于治疗急性中耳炎[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26(5):239.

    [6] 吴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活性[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108-110., 百拇医药(范立昌 刘志欣 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