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92938
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陈嵬 窦晓光
第1页

    参见附件(2242KB,2页)。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加深对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的认知。方法:8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8例患者平均年龄38.93±15.15岁,中青年比例最高;存在基础疾病者占20.45%;合并妊娠者占女性患者30.23%;95.45%患者有发热症状,89.78%咳嗽症状;重症患者白细胞均值为(5.50±2.69)×109/L,危重症患者白细胞均值为(9.01±6.31)×109/L,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异常较常见;83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肺内病变,占94.32%;7.95%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死亡患者占3.41%。结论:甲型 H1N1流感患者主要为中青年,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存在基础疾病及合并妊娠患者病情较重;早期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易于并发肺炎及心肌损伤;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肺部影像学表现对于评价病情轻重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重症;临床分析

    1方法

    1.1研究对象:88个病例均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于2009年9月至12月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及危重症确诊患者。

    1.2研究指标:一般资料;入院24小时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

    1.3方法:入选标准:2009年9月至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疾控中心RT-PCR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1];排除标准:转归记录不完整者。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连续性变量计算均数及标准差,对分类变量计算构成比及发生率等指标,通过t检验对比各项临床资料。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8.93±15.15岁(图1);男性45例,占51.1%,平均年龄39.10±16.44岁;女性43例,占48.9%,平均年龄38.47±14.27岁;重症77例,占87.5%;危重症11例,占12.5%;死亡病例3例,占3.41%;危重症病例男性平均年龄为49.67±11.83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8.2±6.69岁。全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53天(图2),重症患者为10.00天,危重症患者为22.27天。

    图1 88例甲型H1N1患者年龄分布

    图2 88例甲型H1N1患者年龄与住院天数关系

    2.2存在基础疾病者18例,占20.45%;合并妊娠者12例,产后者1例(见表1);部分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男性危重症6例中5例有基础疾病;女性危重症5例均为合并妊娠。(见表2)。

    表1 甲型H1N1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情况

    表2 甲型H1N1患者临床表现发生情况

    2.387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均值(5.95±3.51)×109/L,计数正常者52例(59.09%),减低25例(28.41%);重症患者白细胞均值(5.50±2.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60.01±16.56)%;危重症患者白细胞均值为(9.01±6.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81.44±5.91)%。CK检查82例中22例升高。LDH检查60例中33例高于正常;11例危重症患者中6例CK升高,2例入院完善LDH均升高。ESR检查26例,平均34.19±8.30mm/h,17例升高;CRP检查60例中46例升高,重症者平均34.58±13.76mg/L,危重症者平均为74.03±39.97mg/L。胸部影像学检查84例中83例存在肺内病变,占94.32%;73例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双肺病变67例,均不超过1/2肺野;10例危重症者均提示双肺病变,4例存在胸腔积液,2例病灶超过1/2肺野。

    2.4抗病毒治疗:84例患者给予奥司他韦75毫克日二次口服抗病毒治疗,占95.45%,具体疗程因病情各有不同,通常不超过7天;重症患者用药及未用药预后均较好;11例危重症患者中10例应用奥司他韦治疗,其中未用奥司他韦治疗1例为死亡患者之一。

    2.5激素治疗:共20例应用激素,占22.73%,每日剂量为甲强龙40-80毫克。重症患者11例应用激素,体温有不同程度下降,预后均较好;危重症患者9例应用激素;3例死亡患者均曾应用激素。

    2.6抗生素治疗:88例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常为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疗程与患者病情相关,临床症状、血常规、肺部影像学表现好转后停药。

    2.7机械通气治疗:共7例因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占7.95%,其中4例顺利脱机;3例治疗无效死亡。

    2.8预后: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占3.41%,1例为存在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1例为壶腹癌术后,1例为晚期妊娠、剖宫产术后;2例危重症患者脱离呼吸机后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其他患者均于病毒核酸检查阴性、病情稳定后出院。

    3讨论

    本文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规律,以便及时区分重症及危重症,改善患者预后。

    3.1流行病学: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较季节性流感强,续发率高达22%-33%;潜伏期约为2-7天,较季节性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仅出现轻度上呼吸道症状[2],与一般季节性流感相似,部分患者病情迅速进展,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死亡[3]

    本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主要为中青年,结论与国外报到结论相似;男性危重症患者年龄高于女性(P<0.01);原因可能为:一、青壮年感染后易于引发较强烈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器官损伤;二、老年人社会活动较少,流感病毒传播迟缓;三、女性危重症患者以妊娠期女性为主。

    存在基础疾病者较既往季节性流感低;但危重症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提示危重症倾向与合并基础疾病相关[4];女性危重症患者均为妊娠及产后者,提示合并妊娠者有重症倾向,妊娠期妇女为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5];对妊娠晚期者,选择剖宫产等方式终止妊娠可能改善预后。

    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患者住院天数有所增加;危重症患者住院时间较重症患者明显延长;提示危重症患者治疗花费医疗资源较重症患者增加明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