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089112
综合治疗3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2期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 痊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综合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称“口疮”, 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害,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2005-12—2006-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ROU患者,均符合《实用口腔科学》诊断标准[1];男17例,女15例;年龄16~70岁,平均41.9岁;病程1~10年;溃疡面直径约0.2~0.9 cm。口疮数目2~10个,平均每1~3个月复发一次。无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常规化验正常。

    2病因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范畴。“口疮”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首次指出口疮以火热为基本的发病因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其认识逐渐深入。《圣济总录》认为“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而为口疮。”指出了口疮与心脾二脏的关系。清·齐秉慧在《齐氏医案·口疮》中进一步提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认为上焦实火熏蒸,下焦阴火上炎,中焦虚寒或脾虚湿困均为本病之病机。

    现代医家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脏腑辨证角度而言,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属胃肠,因而口腔溃疡的发病与脏腑病变密切相关。口腔溃疡虽属局部病变,但脏腑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脾两脏。著名中医耳鼻咽喉学家干祖望先生[4]认为该病基本病机虽为心脾两经积热,但清阳不升、元阳无火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王跃才[5]基于李东垣《脾胃论》理论,认为本病病根在脾胃,是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虚火上炎而发,提出中气不足才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复发性口腔溃疡缠绵难愈,属临床疑难病,“久病多瘀”,瘀血这一致病因素越来越成为医家关注的重点。李月斌等 观察到,口腔溃疡表现先有疮体红肿硬结, 继而肉腐溃疡形成, 痛有定处, 舌红暗赤, 符合血瘀证特点,因而认为血瘀是口腔溃疡发病的最终机制。过伟峰等 通过对19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后,认为该病证型虽以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炎型为主,但热壅血滞、瘀血互结是其重要病理环节。詹家明等 把本病的病机总结为心脾积热上熏于口舌而发,反复发作则耗气伤阴,络脉受损,致气血运行不畅,口舌失养使溃疡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3 治疗方法

    在局部消炎、止痛的基础上,予1%普鲁卡因含漱后用2.5%金霉素甘油涂擦患处,配合维生素C 200 mg、 维生素B1 30 mg、维生素B2 20 mg,每日3次口服。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青蒿10 g、地骨皮10 g、银花12 g、连翘12 g、赤芍10 g、知母10 g、黄柏10 g、石斛10 g、北沙参15 g、麦冬15 g、生地10 g、菊花10 g,根据辨证加减,属心火郁热证者以此方为主,属脾胃实火证加霍香、大黄、芒硝;属阴虚火旺证加生地、百合、莲子;属中焦虚寒证加附子、人参、黄芪;常规水煎,1 d 服2次。共取汁药500 ml,早晚各250 ml温服,每日1剂,连服10 d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用药进行第二疗程,根据病情连用2~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酒及刺激性食物。

    4 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临床见溃疡迅速愈合,1年内未复发者;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年内仅2~4次复发者;无效: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均无变化者。

    5 治疗结果

    本组32例,痊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6 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一种病症。张景岳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为虚火也”。 虚证多因素体阴虚,加以劳伤过度,阴液亏耗,以致肾阴受损,水不济火,虚火上炎,蒸灼于口,久则肌膜受伤而溃疡成斑。祖国医学认为它的病机大多是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肝气郁结、心脾两虚、阴虚火邪上乘所致。现代医学近年来免疫学多数学者认为[2,3]:本病是由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所致。口疮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是上皮细胞间发生水肿形成内疮,局限性坏死而溶解为溃疡。本着“实者泻之”、“虚则补之”,即攻补皆施的治疗原则,维生素类药物以及谷维素是维持中枢和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代谢平衡的辅助药物,配合使用疗效更佳。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很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芳,张智靖. 青梅溃疡膜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8 例.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8 (5) :810 - 811.

    [2]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014-2018.

    [3]李振芳.儿科常用药物剂量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47-548.

    [4]干祖望. 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78-280.

    [5]王跃才,张莲英,普曦娜,等. 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疮97例报 告[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30-31., http://www.100md.com(孙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