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05557
中医疗法治疗便秘的健康指导和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段凤姣 吴朝阳 姜丽松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苁蓉润便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20例便秘的门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90例服普通泻药,治疗组330例服苁蓉润便丸配合穴位埋线。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完成随访病例中,治疗组复发率8%,对照组复发率21%。经X2检验,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服用普通泻药和服苁蓉润便丸配合穴位埋线两种方法治疗便秘均有效,而后者效果更好,且不容易复发。

    【关键词】 苁蓉润便丸;穴位埋线;便秘;疗效观察

    便秘是一个症状学名词,是指与粪便排除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含义包括:排便次数减少(每周≤2次)、便质干硬、粪便排出困难、排便延时、久蹲努挣、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感等一列临床症状。便秘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便秘的方法,自2006年以来,我科随机选择620例门诊便秘病人,建立研究档案,分组设立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11年3月符合观察条件的便秘门诊病例6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90例和治疗组330例,对照组服普通泻药治疗,治疗组服苁蓉润便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620例病例中男125例,女495例,年龄20-70岁,病程3个月-20年。

    1.2 被观察患者具备的条件:①自然排便次数减少,3-5日或7-8日一次,缺乏便意或便意减弱;有便意,甚至便意频繁,但粪便排出困难。② 可具下列症状之一或数项: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头晕、失眠。③上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④全部病例均详细体格检查排除肠息肉、肿瘤、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

    1.3 苁蓉润便丸药物组成:肉苁蓉、何首乌、当归、枳实、玄参、杏仁、紫苏子、炙黄芪。(本院制剂,批准文号豫药制字Z04090026)

    2 方法

    2.1 健康指导①向患者解释便秘的危害性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重要性;②较重的便秘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③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多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刺激肠蠕动,每天晨起喝一杯温开水或早晚用温开水冲蜂蜜饮用,润滑肠道;④增加活动量,早晚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定时排便等。

    2.2 治疗措施

    2.2.1治疗组:采用内服苁蓉润便丸1丸/次、3次/日;穴位埋线选穴大肠俞、中脘、足三里,先用标记笔做标记,常规消毒后在穴位上用穿刺针埋入消毒好的00号1cm医用羊肠线,1次/周,共3次。一个月后随访观察疗效。

    2.2.2对照组:服用普通泻药,连用一个月后观察疗效。对两组患者随访第一疗程后未愈的进行第二疗程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 大便1-2日1次或1日1次,质软成形,排便通畅,兼症消失,一年内无复发。②好转 便秘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半年内无复发。③无效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治疗组:治疗2疗程后治愈率92%、好转率3%、无效率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愈率78%、好转率2%、无效率20%,总有效率80%。(见附表1)。经X2检验,两种方法治疗便秘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

    附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长期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21%。治疗组,复发率为8%(见附表2)。经X2检验,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附表2 便秘病人随访资料一览表

    4 讨论

    便秘的主要病机是由气机不畅,津血不足,传导失常所致,故临床治疗便秘应遵循调理气机、养血润肠通便的法则。

    苁蓉润便丸:方中肉苁蓉温补肾阳、润燥滑肠,何首乌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枳实顺气除痞,玄参滋阴增液,杏仁润滑肠道而通便,紫苏子下气利膈宽肠,炙黄芪补气健脾,增强大肠传导,诸药合用达润肠通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苁蓉脂溶性成分遇肠中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强,从而达到通便的作用;何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能促进肠管运动;枳实可是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杏仁油有润滑性通便作用;紫苏子含有脂肪油可润滑肠道;炙黄芪、当归能促进机体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肠道收缩力。

    埋线选穴大肠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能增强肠道的良性蠕动;中脘为任脉之穴,降腑气以通大便;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与手阳明大肠相接,持续性穴位刺激,能改善胃肠道功能。穴位埋线不但可以起到普通针刺的作用而且由于其在穴位内持久存在,其对穴位的刺激是持续性的,这种方法既减少了针灸次数,仍可达到每天针灸的效果。

    通过药物与穴位共同对经络与脏腑进行调节,促进肠道蠕动,加强养血润肠、通利大便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0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