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313156
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3期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云南 昆明,650021)

    紫癜性肾炎 (HSPN)是指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血尿,严重的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病理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伴 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于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沉着。HSPN 多发生于儿童 ,但成人并非少见。陈惠萍等[1]统计发现HSPN占继发性肾炎的 20. 35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预后较成人好。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无“紫癜肾性肾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尿血”“尿浊”“水肿”“发斑”“葡萄疫”等证。《金匮要略》云:“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提示风邪、热邪为患,同时提示瘀血在本病中的存在。紫癜肾性肾炎为内外合邪致病,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热盛,外因为风热、湿毒、药毒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饮食鱼虾、辛辣等生风动血之物。内外合邪则循经入里,引动内热,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于肌肤即为紫癜,损伤肾络,血溢膀胱发为尿血,发于胃肠则为便血;邪阻于中焦,气机不利发为腹痛、呕吐;邪扰肾关,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或久病脾肾亏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1 字符